11月27日凌晨,藝人高以翔被爆在錄制浙江衛視綜藝節目《追我吧》時暈倒。有現場網友稱,高以翔曾因心跳停止3分鐘,經過十多分鐘的心肺復蘇搶救后,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。11月27日,臺灣藝人高以翔錄制節目時不幸去世,醫院最終宣布為心源性猝死。高以翔公司和《追我吧》節目組均已發布聲明確認。
警惕!猝死有年輕化趨勢
在很多人的概念里,老年人群才是猝死的高發人群。但多家醫院急診科醫生都表示:近年來,猝死者逐漸年輕化,30歲至50歲這個年齡段屬于高發人群。
中青年人猝死離世的新聞屢見不鮮,每每引人感慨唏噓。
身體出現這些征兆一定要注意了
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,其中心源性猝死占80%以上。心源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,心臟驟停通常是引發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。尤其在冬季,更是高發!
在心源性猝死發病前,身體都會發出相應的預警信號,必須引起高度警覺。常見的征兆有以下幾種:胸悶心慌、心跳過緩、憋氣、明顯的口唇發紫、血氧下降、不明原因疲憊、眼前發黑,肢體麻木。
關鍵時刻這么做
可以救命!
數據顯示,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,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,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。
心肺復蘇是在專業救護人員到達之前,延續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。但是,按壓胸口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,要做到規范操作,并不簡單。
做到這7點,遠離猝死!
運動猝死不分年齡,人人都應時刻保持敬畏。想在運動過程中遠離危險,就要做好以下幾點:
No.1 運動前排查風險
定期進行體檢,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檢查,徹底排查潛在疾病威脅。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。
No.2 保證充分的熱身
運動前熱身,能讓盡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,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,以保證在進入高強度運動后,人體能量代謝能滿足運動的需求。
熱身一般占總運動時間的10%~20%。冬天天冷,熱身時間要適當延長。
No.3 運動量不宜過大
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、大強度、高風險的競技運動,不提倡未經訓練的人參加馬拉松全程跑。
長跑有利于心臟健康,但要循序漸進。初練者一般從3000~5000米開始,或持續20~30分鐘。
No.4 及時補充能量
長時間運動,應及時補充運動飲料、能量棒、鹽丸。建議每跑5公里喝100~150毫升水。夏天飲用水要保持在8~12攝氏度,冬天保證水溫在30~40攝氏度。
No.5 感冒、發燒不運動
有些人認為跑跑步、出出汗,感冒自然就好了。
事實上正相反,因為感冒發燒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,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,病毒易于入侵,如果入侵心肌,會形成病毒性心肌炎。
在自身很疲憊、熬夜的情況下,也不建議劇烈運動。
No.6 運動中不適別硬撐
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很明顯的氣喘、胸悶、胸痛,要立刻減緩運動或暫時退出運動,千萬不要硬撐。
No.7 跑步后不要立刻停步
跑步結束不要立刻停下來,最好能走上10~20分鐘,同時做深呼吸,給身體一個緩沖時間。可配合做一些靜態拉伸動作,比如弓步壓腿、側壓腿等。同時,不能馬上洗澡、吹風或用空調等。
生命脆弱
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
珍愛生命
愛護自己
也保護好身邊的人